云计算和用户有什么关系 ?

mar 2010

云计算和用户有什么关系 ?

分享这篇文章是由于, 我认为其中谈到的内容, 和毓杰发给我的关于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的思考相关. 虽然某些部分可能距离当前的社会相对遥远, 但仍然不妨碍作为我们思考的立足点.

1. 先回答毓杰这里的第二个问题: 我们的数据将会被存储在哪里?

Charlie Stross的观点是, 传统意义上的个人电脑(即比尔盖茨当年的梦想: “将来,在每个家庭的每张桌子上面都有一台电脑.” 里的那种电脑), 以及相对应的个人电脑产业将会在可预见的未来消亡. 取而代之的是云端计算服务的普及. 我们的数据将会被存放在云计算服务提供商那里.

我们先来看在个人电脑统治下的当前社会中, 人和计算应用的关系: 人们如果有使用计算应用的需求的话(比如浏览网页, 发送电邮, 编辑文档, 查看照片等等等等), 他/她首先要购买一台电脑, 然后根据自己的应用需求, 购买和安装相应的软件来满足自己的需求; 如果有多个需求, 就需要搞很多个软件. 在这个过程中, 所有的用户资料都被存储在他的个人电脑里, 所有满足其需求所进行的计算也由这台本地的个人电脑所完成. 而同时, 这个用户也需要自己来承担自己那台电脑的维护和修理, 比如软件的安装, 病毒的防护, 在软件运行错误的时候进行除错, 甚至硬件的除尘, 卫生等等. 很显然, 他必须学习很多和满足其需求不相干的技能, 花费很多额外的时间, 才能绕回到自己的应用目标上来.

我们假想一个云计算(wiki)普及的社会. 在这个社会里, 人们如果有什么计算应用需要的话, 他将不再有必要购买一台电脑. 他需要的仅仅是一个用户终端, which接入在云计算提供商上. 然后他的任何应用所发生的存储, 计算等都在云端进行.

所以在这种情况下, 云计算就相当于一种基础设施, 像水, 电, 电信网络一样. 我们只要去电力公司开户, 缴纳电费, 就可以得到电力的供应. 我们没必要去操心电厂如何建造, 发电机如何安置, 电网如何部署, 变电站如何维护; 同样, 云计算也是, 人们不再需要了解任何什么CPU频率, 内存大小, 显卡做工这些名词的意义, 也没有必要操心病毒防护, 软件升级这些琐碎的杂务, 因为这些都是云端的设施, 由云计算服务商来解决. 他所要做的, 就仅仅是在用户终端上做自己想做的. 当然, 缴纳相应的”计算””存储”费用.

在我们现在世界中最典型的云计算的例子, 是google doc. google doc让我们没有必要在本地安装一个专门的办公处理软件(暂时不讨论当下本地软件仍然功能强大很多), 编辑好的文件就可以直接存储在我们自己google doc账户内; 另外, 像拼写检查等等的计算需求, 都发生在google服务器端; 同时, 我们也不用操心软件的升级和维护: 只要google升级了google doc, 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第一时间用到最新版本的软件.

2. ok, 说了这么多, 都是关于产业升级的宏观问题. 现在缩小一点来看, 云计算和用户有什么关系? “中国用户” 是 “用户” 的一个子集.

除去简化用户对技术的认知/降低计算成本/集中管理提高系统稳定等等的技术问题不谈, 与用户发生关系的过程中, 其最大的特点我个人认为是云计算让用户端的硬件简化为输入/输出终端, 把数据同步的成本几乎将为0. 硬件的简化使得 “终端” 的概念可以被扩展为任何具有云服务连接可能性的设备. 我的笔记本是终端, 我的手机是终端, 我的Ipad是终端, 甚至我的带有wifi的dslr也可以是终端; 我女朋友的手机是终端, 我学校秘书的电脑是终端; 银行的ATM是终端, 麦当劳的点餐机是终端, 地铁的充值机是终端, 甚至南京路上的一堆LED广告屏也可以是终端. 终端无时不在, 无处不在, 无…不…(这个概念可以被扩展, 我一会儿会讨论.) 由于存储和计算不再在本地进行, 而集中在一个地方, 所以对用户而言, 将不会有在不同设备之间同步个人数据的操作. 于是, 各种不同性质的终端都可以同步到用户的数据(一定程度上).

也就是说, 任何时间, 任何地点, 任何… 用户都可以通过任何终端access到他完整的个人数字世界, 并且是实时更新的个人数据. 这使得人的数字生活和其真实生活的完全重合成为了可能.

3. 一旦用户的数字生活和真实生活完全重合, 那么更有意思的就来了.

通常, 我们可以通过地点定位一个人, 也可以通过人际关系来定位一个人. 这两个维度我们经常使用, 并且很好理解. 现在我们把这个概念扩展,就可以说在真实世界里, 一个人生活在无数个维度中, 拥有各自唯一的坐标. 比如: 银行帐号, 收入组成, 持有的股票, 以及语言习惯, 喜好的音乐, 受教育经历, 个人对食物的口味, 从事职业, 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, 等等等等… 甚至上班的路线, 常去的超市都可以单独成为定位一个人的坐标. 在这每一个方面, 所谓的 “人的一个侧面”, 每个人都有其唯一性. 而在所有维度的坐标位置互相叠加, 才构成了真实世界中的一个人. 而人们在真实世界生活的坐标通过各种终端导入进入数字生活, 也成为数字生活的各个维度. 比如facebook/人人/开心帐号保存了我们网络社交生活的坐标; flickr帐号是人们摄影/视觉的坐标; 豆瓣/imdb帐号是我们电影品味的坐标, 大众点评网是口味的维度, 以及现在的foursquare很可能成为评论的坐标, etc… 就这点来说, 加以扩展也可以做很多东西了.

而这些数字生活内容和真实生活内容一旦重合, 那么就会发生一件事情:

互动.

终端不光是真实生活往数字生活的输入端, 也是数字生活(云端)往真实世界的输出端. 一旦人们的个人信息被及时同步到各个终端, 那么也一定会在真实世界产生反馈. 比如用了google latitude, 我在数字生活中更新了我在真实生活中的位置, 然后我的数字生活(google云端)反馈给我, 在真实生活中我的朋友们的位置; 在facebook上更新说 “我饿了”, 然后会得到我社交朋友们的很多回复和评论; 在豆瓣上输入我喜欢看的电影, 豆瓣会推算出我可能喜欢的其他电影, 并且去哪个网站买最划算; 还有foursquare…

那么现在我们拓宽来看, 假设分众传媒能够通过手机定位, 知道现在在等电梯的那群人共同职业特征, 那么就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投放广告; 假设我在走进星巴克的时候, 星巴克就能够通过云知道我喜欢什么口味的咖啡, 配什么甜点, 那么我可能会成为更忠实的客户; 进入地铁, 轧机会读取我calendar的日程, 知道我要去哪里, 而不必每次都经过复杂的操作来买票… 抛开位置这个维度, 如果我的终端能够检测到我当前的血压和心跳, 那么附近的医院也能够提供更有效率的医疗服务; 或者终端能够检测我每一餐的营养构成, 从而根据模型提出更好的食谱建议… 等等等等… 每个维度都可以在真实世界中和人们互动, 位置信息只是一种的一种坐标.

所以移动互联网中移动的的概念可以被扩展, 不仅仅是人物理位置的移动, 更可以是随用户状态的 “转移”, “变化” 而发生的数字内容(维度)的移动.

ankara escort